SIMULIA虛擬驗證驅動創新:連結器設計數位轉型之路

士盟科技-部落格圖片

隨著AI、電動車與高速通訊的發展,連結器設計邁入高速、高頻與小型化時代,這不僅帶來訊號完整性與結構可靠度的挑戰,也讓傳統設計方式顯得捉襟見肘。浙江兆龍互聯科技的首席專家Dr. Fang HE回顧早年經驗指出,過去設計多仰賴經驗傳承與有限的驗證方式,尤其是連結器在差動模式下維持正負訊號平衡時,常無法掌握關鍵要點。這種依賴試誤法的做法,不僅耗時,也增加了高額報廢風險。

虛擬驗證,減少實體迭代

如今,虛擬驗證成為翻轉設計邏輯的關鍵。透過CST Studio Suite,工程師能在虛擬環境中模擬連結器的電磁特性,精準檢查阻抗匹配與串擾問題,並在設計初期即完成關鍵參數的調整。Dr. Fang HE強調,當模擬結果能與實驗高度吻合時,產品在進入實體打樣前已具備高度完成度,讓研發流程更快收斂,縮短時程並降低成本。

士盟科技-部落格-成功案例-圖1:透過CST Studio Suite的模擬結果,能在設計初期掌握連結器串擾行為,並驗證是否符合標準
圖1. 透過CST Studio Suite的模擬結果,能在設計初期掌握連結器串擾行為,並驗證是否符合標準。

多物理場整合,還原真實工作環境

現代連結器的挑戰不只在電磁特性,更包含結構疲勞、散熱瓶頸與EMI風險。近年來模擬技術持續進步,分析範疇已從早期的單一電磁模擬,拓展至跨領域的多物理場系統整合。Dr. Fang HE分享,跨模組模擬能有效還原產品在真實工作環境下的整體表現,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:

  • CST 高頻電磁模擬:確保高速訊號完整性,降低反射與失真。
  • Abaqus 結構應力分析:預測插拔疲勞壽命,確保結構可靠度。
  • XFlow 流體力學分析:模擬熱分佈與散熱,解決微型化結構的發熱問題。
  • Opera 低頻電磁分析:評估低頻電磁干擾,提升系統穩定性。

在不同應用場景中,模擬simulation展現出具體價值:

  • 伺服器高速連結器:預先發現阻抗不連續,確保訊號完整性。
  • 車用電動化設計:透過熱與應力模擬,預防小型化結構的早期失效。
  • 通訊基站應用:以系統級模擬降低EMI風險,提升整體設計可靠度。

SIMULIA其直觀的操作介面、模型流程的簡化,也降低了學習門檻,讓更多工程師能快速上手。同時,這些模擬相互整合,能更貼近產品在真實環境中的行為,協助企業做出更全面的設計決策,從「降低風險」走向「加速創新」。

士盟科技-部落格-成功案例-圖2:此圖顯示連結器的熱分佈模擬,利用SIMULIA整合電磁、機械與熱分析,能在設計階段預測發熱位置並改善散熱,確保產品在高速高頻應用中仍具備穩定性與可靠度。
圖2. 此圖顯示連結器的熱分佈模擬,利用SIMULIA整合電磁、機械與熱分析,能在設計階段預測發熱位置並改善散熱,確保產品在高速高頻應用中仍具備穩定性與可靠度。

模擬思維:連結器產業數位轉型的核心

Dr. Fang HE將多年實務經驗,總結為四步驟導入框架:

  • 需求定義:鎖定頻率、訊號模式與設計限制。
  • 虛擬原型:於CST Studio Suite快速驗證電磁特性。
  • 多物理場驗證:結合結構、熱與低頻模擬,全面還原應用環境。
  • 設計最佳化:依據模擬數據修正參數,減少打樣迭代。

這套流程已被多家企業採用,幫助研發團隊系統化導入數位研發方法。Dr. Fang HE自2005年起接觸CST Studio Suite至今,深刻體會到模擬不只是工具,而是一種推動產業數位轉型的思維。透過模擬,企業能培養具備數位設計能力的人才,確保在高速高頻時代持續保持競爭優勢。

關鍵字:連結器設計、多物理場模擬、虛擬驗證、數位轉型